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封常清简介

2019-09-11 16:14:44 匠子生活

封常清自幼父母早亡,跟随外祖父流放到安西。后来,封常清受外祖父的影响而喜爱读书。封常清30岁时,他投身到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麾下。天宝六年,封常清跟随将军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因功担任判官,后担任安西大都护。

天宝12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随后,担任摄御史大夫的封常清改封范阳节度,并募兵东讨安禄山。公元756年,封常清遭到边令诚的诬告,被唐玄宗以出师不利的名义处死。

封常清从军期间,成功攻破小勃律和大勃律,保卫了大唐边境的安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古代战争中马那么大,为何没人先射马(三大原因)

古代战争中马那么大,为何没人先射马(三大原因)
在影视剧中看到双方骑兵交战的场景的时候,想必很多人的心里都有过这么一种想法,明明马的体积那么大,况且马如果摔了死了,马背上的人也很大概率会失去作战能力,为什么就没有人先射马呢。

项羽为何会败给刘邦

项羽为何会败给刘邦
在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和刘邦两方就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局势,其实更多人认为是项羽的胜算更大,毕竟刘邦只不过是一介匹夫。此时,项羽对刘邦也是没有完全放在眼里,但是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汉武帝的推恩令怎么样

汉武帝的推恩令怎么样
​汉武帝登基后,在全国上下推行了著名的推恩令。规定不仅嫡长子能继承王位,其余的庶子也能在原封国内封侯。但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管理,地位相当于县。名义上没有对诸侯王国进行任何的削藩。

断袖之癖的典故

断袖之癖的典故
断袖之癖出自《汉书.佞幸传》:“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如果李自成最终夺了天下,结果会不会比清朝好一些?

如果李自成最终夺了天下,结果会不会比清朝好一些?
如果从思想方面来分析李自成夺得天下,那么结果应该会比清朝好一些。因为汉族人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比较喜欢儒家学说,因此言行举止也同样会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如果李自成能够有机会一统天下,在此时必然发展会比较好,并不会出现哭庙案或者奏效案。

大臣被抄家家眷何去何从

大臣被抄家家眷何去何从
人性无论什么时候都无法轻易说破,贪婪是七宗罪之一,人的罪恶本源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从现在而言,哪位贪官是被查出来,都是自己负责,但是在古代时候并不是这样,古代时候是君主专制,那也在皇帝身边的大臣时刻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李世民得位不正 对于李世民的评价为何那么高

李世民得位不正 对于李世民的评价为何那么高
因为李世民是一个知人善用任人唯贤的人,而且也会鼓励谏言,逐渐的扩大范围,最终就能够有效打造一个盛世。

曹操一辈子顾虑重重,曹丕为何就敢篡位?

曹操一辈子顾虑重重,曹丕为何就敢篡位?
是因为曹丕选择篡位,无非是逆水行舟不进而退,但是曹操这属于急于功取,这两者之间会有着明显的区别。

金日磾的一生是怎样的

金日磾的一生是怎样的
金日磾,字翁叔,原本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后来,金日磾因为父亲兵败汉朝成了俘虏,被汉武帝赐姓为金,成为西汉时期匈奴族政治家。

​荀彧助曹反曹真实原因

​荀彧助曹反曹真实原因
荀彧在前期帮助曹操的原因非常的简单,是他认为曹操是一个有抱负、有谋略,而且还可以匡扶汉室的人。后来反曹也是因为曹操的一系列行为,让荀彧觉得自己做错,曹操的想法并不是匡扶汉室,而是想要改成换代,违背了当时荀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