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李典简介

2019-09-11 17:19:30 匠子生活

李典,字曼成,东汉末年名将,山阳郡钜野县人,他崇尚学习,尊敬儒雅。

李典年少时喜欢读书,对很多典籍都有所涉略。公元194年,李典担任颍阴县令,统领伯父李整的部队。曹操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便升迁他为离狐太守。官渡之战时,李典带领部队运输粮食和布匹以供应军需。袁绍被打败后,曹操任命李典为裨将军,让他在安民驻扎。博望坡之战时,李典劝诫夏侯惇要注意蜀军有埋伏,但夏侯惇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幸得李典救援才得以逃脱。公元211年,李典跟随曹操一起征讨韩遂、马超。合肥之战时,李典指挥将士们打败了孙权,此后他便一直驻扎在合肥。李典在三十六岁时去世,他的儿子李祯继承爵位。

李典一生征战,为人敦厚,从不与他人争功,在军中被称为长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无非就是想要让监狱空闲出来,所以才会出现万人陪葬。在汉朝时期,汉景帝就是一个非常有知名度的君王,这其实就能够有效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可没有想到最终居然选择万人陪葬,这确实让人有一些百思不得其解。

慈禧陪葬的2件国宝

慈禧陪葬的2件国宝
在我国历史上,权力最高的两个女人,一个是武则天,一个是慈禧。说到慈禧太后,她不但对权力十分看重,还特别喜欢搜刮各种宝贵的东西,全部收纳到自己手中。她还是当时最大的收藏家,当她死之后,她收到的那些宝贝多数都放在她的棺材中陪她,装的非常满,而且还有人特意去估算了这些宝贝的价值。

此人武艺不在吕布之下

此人武艺不在吕布之下
大家都说三国时期吕布的武艺高超,一直都有着三英战吕布的故事,由此就可见吕布的勇猛,其实,三国时期蜀汉其实也有一位大将,武艺并不在吕布之下,但是因为他性格的问题,最后也是没有得到重用。

南京属“王气”之地帝王多定都于此

南京属“王气”之地帝王多定都于此
虽说确实帝王都城多数都建在南京,那么就说明南京是王气之地吗?其实恰恰相反,南京反而是没有王气的都城,为何这么说,因为在南京定都的王朝,最多的便是存活了97年,都未过百年,这难道能说南京有王气吗?

明初四大案是什么

明初四大案是什么
洪武九年,因下属官员,空白盖印公务文书。朱元璋策划了空印案,诛杀数百名官员。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随后大肆株连功臣宿将,牵连甚广。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又策划了一场,国家剪天下羊毛的行动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哪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哪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始于永乐三年,最后一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一共有七次下西洋,郑和担任使团正使,随队航行到婆罗洲以西的海洋面,七次航行中,郑和率领的队伍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到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开始第一站。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三训”的由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三训”的由来
实农民起义之所以以悲剧收场,是因为农民军中缺乏具有政治远见的有识之士,有了一个正确的政策,谁当皇帝也都是有可能的。这都因为朱元璋采纳了谋臣朱升给他的“九字三训”——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楚成王死前想吃熊掌是怎么回事?他儿子满足他了吗?

楚成王死前想吃熊掌是怎么回事?他儿子满足他了吗?
楚成王在临死之前想吃熊掌,这无非是想要拖延时间,儿子没有满足他,因为儿子知道他的真正用意,自然不可能会答应。自古以来,父子之间为了能够争夺权位,早就已经争个你死我活,唐代就曾经出现过玄武门之变,更是出现手足相残,而且还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

明明有那么多宫女,为何皇帝还要让太监伺候自己呢?

明明有那么多宫女,为何皇帝还要让太监伺候自己呢?
这里包括多个原因,首先女人的地位比较低,体力比较差,再者也和年龄问题有一定的关系。

中国史上最强的四个朝代(秦,唐,元,明)

中国史上最强的四个朝代(秦,唐,元,明)
首先第一个就是秦朝了,说到秦朝,想必大家也知道,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专制的王朝,也是我国地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国家,所以在那时候而言,秦朝绝对是最强的,没有之一,不然也不可能实现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