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以身试法的故事

2019-09-11 16:55:49 匠子生活

以身试法一词最早出自 《汉书·王尊传》。

西汉时期,高阳县有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名叫王尊。他从小热爱读书,并立志要成为一个秉公执法的官吏。王尊长大后在监狱当差,经常学习刑狱事务。后来,太守看中了王尊的才能,留他在府内做文书工作。过了几年,王尊因为执法严正,当上了县令,后来又升为安定郡太守。王尊到任后,立即整顿吏治,为下属作出榜样。他还叮嘱属下不要触犯法律,否则严惩不贷。后来,郡里有个官员搜刮民脂民膏,惹得民怨极大。于是,王尊把他捉拿归案。随后,王尊又惩办了许多豪强,他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尊敬。

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了成语以身试法,意思是试着亲身去做犯法的事,意指明知故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成吉思汗和扎木合的决裂(原是好兄弟)

成吉思汗和扎木合的决裂(原是好兄弟)
成吉思汗和扎扎木合分别是那时候的蒙古中两个不同部落的首领,在小的时候,这俩人曾是结为了安达,也就是好兄弟的意思,但是后来却是爆发了战争,被称为是十三翼之战,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这俩位童年的好兄弟反目成仇呢?

古代是怎样蓄养死士的(真实做法令人胆寒)

古代是怎样蓄养死士的(真实做法令人胆寒)
关于古代的死士,想必大家也是在影视剧中有看到过,就是为了主人甘愿豁出性命,无条件服从主人命令的那种,但是,也会有人好奇,这要的死士应该是怎么样培养出来的呢,这就主要要从死士的选拔和培养说起了。

走马荐诸葛的是谁

走马荐诸葛的是谁
曹操想收刘备麾下徐庶为己用。设计将徐庶母亲骗到许都,想将徐庶骗到曹营。徐庶担心母亲的安危,只好向刘备辞行。刘备送徐庶出城一直走了好几里,最后只得目送他离去。徐庶被刘备的诚意感动,离去数里又骑马归来告诉刘备,卧龙其实指的是诸葛亮。

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妻儿是怎么处置的呢?

靖难之役后,朱标的妻儿是怎么处置的呢?
朱标的妻儿个个都不得善终,一开始对于朱标的孩子还算比较客气,做足面子工程,但是最终又会发现,根本就无法继续下去。

夜郎自大的故事

夜郎自大的故事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从未离开过这里的夜郎国国王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家非常大。某日,夜郎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问属下这里哪个国家最大。部下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全都说夜郎国最大。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黄巾事起,天下大乱,刘备想要匡扶汉室,当时他有两个善战的兄弟,还必须有一个聪明过人的谋士。偶然间听徐庶说蜀中有一位才智超群的隐士,名叫诸葛亮,字孔明。于是三次前去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看到刘备的诚心这才答应了。

一丘之貉什么意思

一丘之貉什么意思
一丘之貉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杨恽传》。汉宣帝时,霍氏谋反,杨恽因检举有功,被封为平通侯。后来,杨恽担任中山郎后,革除贿赂弊病,得到满朝官员的称赞。后来,人们将这两句话引申成了成语一丘之貉,用来比喻那些臭气相投,不务正业的人。

二战时,日本妇女有多疯狂?

二战时,日本妇女有多疯狂?
在二战时期,日本的妇女直接就告诉自己的儿子,一旦被抓那么直接就选择被俘,死了其实没有任何的关系。在政府还有社会的洗脑之下,有很多的日本女性全部都变成了战争的帮凶,在此时也没有办法阻止战争,也不打算去阻止战争,反而就变成了大家孤立,当自家的男人表现出一些比较厌恶战争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以死相逼。

水浒传为什么不适合青少年

水浒传为什么不适合青少年
因为水浒传里面的杀气,而且大部分人物都是冲动和算计的,所以不适合青少年阅读,《水浒传》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但是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水浒传并不适合青少年阅读,至于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带大家简单地了解。

刘肥的最后下场,吕后准备毒死他真的吗?

刘肥的最后下场,吕后准备毒死他真的吗?
吕后确实选择毒死他,之所以选择这么做,完全是因为为了自己儿子的地位,所以就会选择产出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