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学前教育 > 正文

莲花洞文言文翻译

2020-12-18 17:20:12 匠子生活

原文翻译:

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开敞,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全部显现。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非常迷人。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

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我已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而且这种洞石越发掘越多。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搜索的,又如紫阳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噫!如果能使五丁大力神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的表面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莲花洞》是明代袁弘道的作品,这是一篇写景文,“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一“献”一“落”,将湖光和须眉都赋予人的动作,生动新颖,作者欣喜之情与景物相生而出;“六桥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赋予了柳条以活泼的动态和人化的情意,文末的几句议论富有感情,寄托着作者对美好事物着意追求的情感。

原文内容: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史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谁提出的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谁提出的
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农村包围城市不仅仅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各个领域其现实意义将是深刻而久远的。

由铁杵成针的故事产生的一句俗语是

由铁杵成针的故事产生的一句俗语是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是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可以做成功。这是传递正能量的一句谚语,这个故事旨在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会达到自己的目标的。

白起是秦始皇的下属吗

白起是秦始皇的下属吗
白起不是秦始皇的下属。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采拮和采撷哪个正确

采拮和采撷哪个正确
采撷是正确的。采撷指摘取;犹采摘。语出南朝齐谢朓《杂咏·席》:“遇君时采撷,玉座奉金巵。”采撷一词也出现在王维的《相思》中,原句是“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

如何用丹田发声

如何用丹田发声
先练放松全身,然后呼吸的时候尝试吸气使肺部扩充,呼气的时候小腹收缩,如此循环熟练,每次唱歌的时候发音不要从嗓子里面把气压出来,而是用小腹的力量把腹部的气体挤压出来,这样长期以往的训练下去,就能够做到正确的丹田发声。

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方法是什么

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方法是什么
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方法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补充DHA促进大脑发育。孩子的大脑发育是和孩子的记忆力息息相关的,如果想要孩子的记忆力,好那么大脑的营养必须要能够跟上,在日常饮食当中给孩子多吃一些含DHA的食物。

公务员考研究生可以保留编制吗

公务员考研究生可以保留编制吗
公务员考研究生可以保留编制,但必须单位同意,一般是向单位申请以单位委培形式来读研究生,如果单位愿意,和考生签订委培协议书,那就可以保留编制读全日制的研究生,毕业后可以继续回原单位就职。

太原早秋翻译及赏析

太原早秋翻译及赏析
翻译是:光阴逝去,花草渐渐凋零;随着大火星渐渐西移,夏天慢慢离去。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城上空的月亮,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家乡的楼上。赏析是:此诗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翻译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翻译
意思是: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本句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哪三方面描绘夏夜山村风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哪三方面描绘夏夜山村风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方面描绘夏夜山村风光。诗中的“明月”是视觉,“惊鹊”跟“鸣蝉”是听觉,“清风”是触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辛弃疾,辛弃疾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