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学前教育 > 正文

小学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2020-06-18 17:50:19 匠子生活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可以用AP表示,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例如:1,3,5,7,9……(2n-1)。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 。注意: 以上均为整数。

基本概念:

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 (n-1)d;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公式:n= (an a1)÷d+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公差公式:d =(an-a1))÷(n-1);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立秋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立秋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间起风了,秋风习习,吨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大棚乱了四季,金钱乱了年纪后两句

大棚乱了四季,金钱乱了年纪后两句
后两句是:“三轮乱了交通,秘书乱了家庭”。“大棚乱了四季,金钱乱了年纪”;“三轮乱了交通,秘书乱了家庭”,采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的意思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夜晚独自一人站在台阶前,窗户外透着皎洁的月光。这首词出自《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作者是冯延巳,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逝者已去 生者已矣是什么意思

逝者已去 生者已矣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活着的人要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让死者在天堂也能够安息。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4岁半幼儿园上什么班

4岁半幼儿园上什么班
四岁半幼儿园上中班。幼儿园接收的宝宝是3到6周岁的宝宝,并且也是根据3到6周岁这个年龄段,进行划分为小班、中班、大班。一般在3到4岁的宝宝,要上小班,而4到5岁的宝宝上中班,在宝宝5到6岁时候,就需要上大班了。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 父母该怎么处理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 父母该怎么处理
首先父母要理性的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欺凌和冲突,如果不是孩子的措,一定要为孩子讨个说法,不能够让孩子去承受委屈,但如果是孩子的措,就要让孩子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主动去道歉。

如何锻炼宝宝自己吃饭

如何锻炼宝宝自己吃饭
宝宝到了七八个月大时,才是训练他们自己吃饭的最佳时期,可以先让宝宝自己用手直接接触食物,也就说刚开始让宝宝直接用手去抓着吃东西,例如一些面包,饼干之类的食物。

怎么教育孩子认识危险,学会保护自己

怎么教育孩子认识危险,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于危险这件事情并不是特别的了解,那么作为家长肯定要教育孩子认识危险,保护好自己,比如面对诱惑的时候,要学会说不很多小朋友对于玩具以及零食都特别感兴趣,所以就缺乏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没有抵抗力了,但事实上天上不会掉馅饼,面对一些骗子的诱拐,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的接受其他人的好处。

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主要是由大气和海洋中的什么植物

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主要是由大气和海洋中的什么植物
溶解在海水中的氧气主要是由大气和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产生的。浮游植物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是浮游生物中的自养生物部分。

怎么避免宝宝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怎么避免宝宝养成懒惰的坏习惯?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好习惯都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想要避免宝宝懒惰的坏习惯,家长就要从小培养孩子,让孩子能够独立,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引导孩子该怎样做。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父母也要教会孩子做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