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学前教育 > 正文

欲知山中事下一句谚语

2020-08-31 17:58:11 匠子生活

欲知山中事下一句是:须问打柴人。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表示要想了解一件事,一定要向精于此道的人请教。引申意思是:想要了解某个的领域的事情,那就去哪个领域问内行。

原文:

《古今贤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伟大出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满招损,谦受益。自满的人学一当十,虚心的人学十当一。孔小不补,孔大受苦。户枢不蠹,流水不腐。闻过则喜,知过必改。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译文:

不进入老虎的洞,怎么得到老虎的儿子。靠近水的人知道鱼的习性,靠近山的人听得懂鸟的声音。想要知道山里的事,需要问问砍柴的人。多听就会明朗,只听一点就会晦暗。多看点实在的,少听点虚伪的言辞。自满招来祸患,谦虚使人进步。要知错就改。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应该打抱不平。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好意见不一定顺耳,就像药一样,越苦疗效越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鸿雁传书的故事缩写

鸿雁传书的故事缩写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还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淡泊的风采是把秋天的小树林当成什么来写

淡泊的风采是把秋天的小树林当成什么来写
当成人来写。这句话出自于《秋天的小树林》,它是一篇散文。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哪里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原句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个俗语,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二年级的科普书有哪些

二年级的科普书有哪些
二年级科普书有:《一粒种子的旅行》、《鼹鼠博士的地震抢险》、《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动物王国大探秘》、《神奇校车》、《小牛顿科学馆》等。阅读科普书能够扩大孩子的知识量和眼界,建议孩子多阅读课外科普书。

小孩挑食怎么办

小孩挑食怎么办
很多小孩子会经常出现挑食的现象,作为家长就会非常的担心,其实孩子在挑食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饮食上多样化一些,不要吃一些单一的食物,比如蔬菜和水果适当的进行搭配,这样才能够防止孩子出现挑食的现象。另外,在制作食物的时候可以做得更可爱一点,让孩子更加容易接受。

仲夏夜,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是不是拟人句

仲夏夜,明月追赶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是不是拟人句
是的。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句话出现比喻词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比喻句,不是拟人句了。

新生儿的腿弯曲是正常吗

新生儿的腿弯曲是正常吗
很多人会发现新生儿的腿出现有点弯曲的情况,其实想要判断腿弯曲到底是不是正常,是分为几种类型的。比如新生儿的腿稍微有一点点歪是属于正常的现象,因为年龄比较小,对的屈曲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因为孩子的肌张能力也比较高,所以看着腿稍微有点弯曲。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区别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区别
正面描写是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是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冀中的地道战介绍任丘的地道按什么顺序

冀中的地道战介绍任丘的地道按什么顺序
《冀中的地道战》介绍任丘的地道按尺寸、材料、用途的顺序。《冀中的地道战》是1997年语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5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钟氏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钟氏之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钟氏之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钟氏之子两个孩子都非常聪明,但在性格上各有千秋。哥哥钟毓遵守礼法而知畏惧,弟弟钟会则能随机应变,胆略过人。《钟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