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学前教育 > 正文

刘禹锡在牡丹这一形象上寄托了什么

2020-08-31 14:38:17 匠子生活

《赏牡丹》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托物咏怀诗。此诗描绘了唐朝惯有的观赏牡丹的习俗。前二句以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使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后二句则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来表现人们倾城而出观赏牡丹的热闹景象,以此赞颂牡丹为人赏爱的倾国之色。全诗用拟人对比和抑彼扬此的艺术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国色”的花界地位,真实地表现了当年牡丹花盛开引起京城轰动效应的情景,蕴含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作品原文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话译文

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创作背景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如何提高幼儿专注力

如何提高幼儿专注力
可以提高孩子的视觉注意力,给孩子看一些图片,并且让孩子详细说出里面有什么东西,以此达到提高孩子专注力的目的,还可以对孩子进行听觉注意力训练、动作注意力训练,以及混合型注意力训练。​

慎密和缜密的区别

慎密和缜密的区别
两者没有区别。“缜密”的意思一般是指代一个人比较周密、而且细致(大多数都是指代思想方面)。“慎密”其实是“缜密”这个词的一个误用,也就是和“缜密”是同一个意思,一个是正确的表达,一个是错误的表达。

寒假手抄报

寒假手抄报
首先给纸分区,然后在右上方画几个长方形,下方画几棵树,右边再画一个雪人,左边画一个手套,然后左上角用蓝色的笔写生快乐寒假几个字;接着给它勾线,擦除铅笔的印记;最后给手抄报上色,这样就完成了。

蚂蚁报恩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蚂蚁报恩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蚂蚁报恩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互相帮助。你付出爱心的同时,也会收获到更多的爱心。以后在生活中,我们要更加团结,互相帮助。当别人处于危险之中时,我们要及时、积极的帮助他。等到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也会主动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人们在一起相处时,应该互相帮助,这个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的意思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的意思
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它该认识我,因为我和明月年年在他乡相见。“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出自清代袁枚创作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随园诗话》。《随园诗话》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

孩子上课不听讲,家长改怎么教育

孩子上课不听讲,家长改怎么教育
很多的孩子经常上课听讲不是特别的认真,作为家长要正确的引导,找到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的真正原因,首先要养成孩子自控力比较不错的习惯,同时要给孩子营造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环境。

读书继世长是什么意思

读书继世长是什么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就像诗和书能够在世间流传如此长久。出自于苏轼的《三槐堂铭》,原文是:“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周长公式三年级

周长公式三年级
三年级图形周长公式有:正方形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或边长x4;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周长或(长+宽)x2=周长。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还会认识更多的图形,并要学会求他们的相关面积、表面积、体积等。

运算定律有哪些

运算定律有哪些
运算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运算律是通过对一些等式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而抽象、概括出来的运算规律。这个过程属于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体现了合情推理的基本特点。但从知识逻辑来说,运算律与相关运算的定义是相伴相生的。

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各年龄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