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学前教育 > 正文

一问三不知出自哪里

2020-08-28 14:18:09 匠子生活

一问三不知出自春秋《左转》一书。原句为:“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一问三不知的原意是指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一问三不知的由来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晋国,有一个国家叫郑国。晋国的荀瑶派兵攻打郑国,这本就是两家的争斗,可是齐国非要插手,齐国为了防止晋国强大,就派一个人带兵支援郑国,此人名叫陈成子。

陈子成这就带兵出发了,到了两军对垒的时候,有一个叫荀寅的人就对陈成子说:“我听说晋国派出了1000辆战车攻打我们的营门”。“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

荀寅听到陈成子这么说,就知道自己失言了,于是他自言自语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这里的“始中终”是解答一问三不知的钥匙,意思就是对开始、发展和结果详细的了解之后,才能向上面报告情况,这些不了解清楚就会陷于被动,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由此,《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逐渐产生了其它的意思,后来用“三不知”指对内情一无所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鲐背之年读音

鲐背之年读音
鲐背之年读音:tái bèi zhī nián。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值得注意的是,鲐背并非指”鲐鱼的背部“,而是指”背部像鲐鱼(的老人)“,进而泛指老人。

安全出行怎么画

安全出行怎么画
首先写出标题,接下来画出马路,画出一辆公交车,然后画上树木,接下来画出直升飞机,然后开始勾边,最后进行上色就完成了。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什么意思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什么意思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雨中的丁香花让人想起凝结的忧愁。这两句诗分别出自古诗《代赠》和《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孩子没有自控力该怎么办

孩子没有自控力该怎么办
孩子没有自控力可以用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定期给孩子零花钱、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等方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孩子缺乏自控力就容易被分散注意力,无法安心做任何事情,想要提高孩子自控力并不是一次就能做到的,需要父母通过各种方式去教育和引导孩子。

为什么鳐会放电

为什么鳐会放电
鳐之所以会放电,是因为在鳐的头胸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个肾脏形、蜂窝状的发电器官,排列成六角柱体,名叫电板柱,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放电器官能把神经能变为电能,从而放电。

小马过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小马过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大家做任何事情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有些事情前期做多少次调研,都不如自己亲身体会一下,这样才会明白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做旁观者,没有亲身经历,不去做,永远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相观而善之谓摩翻译

相观而善之谓摩翻译
相观而善之谓摩的翻译是:互相看过对方的(作品)并且都感觉很好,这就叫做“摩”。本句出自《学记》,《学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燕似雁钩山黑飞月高组成五言古诗

燕似雁钩山黑飞月高组成五言古诗
燕似雁钩山黑飞月高组成的诗句属于两首诗,分别为《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中的“月黑雁飞高”,以及《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的“燕山月似钩”。《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

新生儿打嗝怎么办

新生儿打嗝怎么办
轻拍背部、按摩腹部,注意保暖,转移注意力。新生儿打嗝是常见的心想,宝宝打嗝是收缩引起的迅速吸气,发出“嗝”的一声,家长通过轻轻拍打孩子背部,引导他们把体内的气体拍出来,喂点温开水,刺激宝宝足底,让他们哭出来,种植膈肌的突然收缩,这是快速停止打嗝的方法。

孩子有趣的素质教育

孩子有趣的素质教育
孩子有趣的素质教育可以体现在培养孩子幽默感方面。幽默感是我们常说的经,情商重要,组成部分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都是比较开朗活泼,也特别讨人喜欢的孩子,人际关系要比其他孩子好很多。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家长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