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年美尧因说错话被雍正杀

2022-09-03 10:16:18 匠子生活

雍正杀年羹尧,因为说了错话?

年羹尧是进士出身,并且之后的官职一直升到了总督。大将军,可以说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号称年大将军。在雍正二年他觐见皇帝的时候,还受到了皇帝的特殊待遇。只要朝中有什么重大人事变动,雍正皇帝也会征求年羹尧的建议。年羹尧举荐的人,吏部和兵部也非常重视。而且,雍正还曾发过誓,如果不做一个明君,那么第一个对不起的就是年羹尧。

 然而到了第二年12月,年羹尧的处境大变,一下子从天上落到地下。不仅被雍正帝削去了官爵,还身负了92条罪状,在雍正四年的时候被赐死。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其实,雍正帝对年羹尧态度的变化,是从年羹尧第二次进京开始的。因为年羹尧自己觉得他功绩很大,深得皇帝的重用,所以他在进京的途中就有很多的总督跪着迎接,到了京城之后,迎接的王公也纷纷的都跪下迎接。年羹尧坐在马车之中,根本不看下跪的官员,当王公大臣们向他打招呼的时候,他也只是爱答不理的点头。面对大臣的态度如此,年羹尧到了雍正面前也十分嚣张,

 一开始的皇帝确实没在意,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大刺伤了雍正的帝王之心。年羹尧入京后不久,雍正就犒赏了军功,于是京城中传出了皇帝同意年羹尧的请求,才有所赏赐。而后又说,整治八皇子也是听从了年羹尧的话,任雍正皇帝再怎么看重年羹尧。听了此话,心里也是很不高兴。年羹尧回去之后,就接到了雍正皇帝的诏令,上面有一句话,大致意思就是,你只要是一个人的臣子,那么想要建功难,想要一生都是功绩,也很难,如果靠着自己功劳过大就骄傲,那么这日后一定会有不好的结局。

 但是雍正这次的警告年羹尧没有看懂,他还以为雍正皇帝像以前一样对他嘉赏。这时候,雍正心中就已经有了想要泯灭年羹尧嚣张气焰的想法。第二年,雍正皇帝就因为年羹尧贺表中写错几个字而降罪于他。觉得他是故意为之,于是就撤去了年羹尧的职务,调往杭州为将军。然而,年羹尧仍然没有参透皇帝的心思,还想着雍正能够收回旨意,在他到江苏之后一直不走,让雍正很恼火,于是就杀了年羹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福康安比和珅更受乾隆宠信,如果他不死,会被嘉庆杀掉吗?

福康安比和珅更受乾隆宠信,如果他不死,会被嘉庆杀掉吗?
如果福安康不死的话,也同样会被嘉庆杀掉,因为在和珅的家中也会找到许多来自于福安康送的礼物。在这里也同样会看出关系还是会有一些密切的,如果能够一直活着,相信这种也同样会被斩头。

刘伯温创作的旷世奇书(郁离子)

刘伯温创作的旷世奇书(郁离子)
郁离子这本书是刘伯温传世之作。刘伯温这个人应该有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甚至在后世有很多人认为刘伯温是神人,这是历史上少有的能够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甚至在传奇色彩上臂诸葛亮还要夸张一些,刘伯温写的书不只有郁离子,还有一本叫做百战奇谋,从名字上就能够看的出来这是一本军事方面的书,但他的书并非一般人呢狗看懂。

人杰地灵的故事

人杰地灵的故事
公元663年的重阳节,洪州阎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演变成成语人杰地灵,意思是谓山川秀丽之处有灵秀之气,能孕育出杰出的人才。

玄奘西行是指什么

玄奘西行是指什么
公元626年,玄奘从天竺僧波颇得知《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心中发愿西行求法,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二十九岁的玄奘,一人西行五万里,耗费十七年,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真经。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人心不服,也是看不起刘邦)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人心不服,也是看不起刘邦)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是因为项伯的告密,所以使得了刘邦提前有了准备,同时又是因为项伯的拦截,所以项庄舞剑刺杀刘邦失败。在鸿门宴中。

刘邦身为汉朝开国皇帝,为何早年形象却不好呢?

刘邦身为汉朝开国皇帝,为何早年形象却不好呢?
刘邦虽然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也同样在一开始是草根的身份,更是流氓身份,不喜欢劳动,不喜欢种地,简直就是二流子。另外刘邦在年轻的时候也同样会有着许多无赖的行径。

渔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渔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渔翁》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一首七言体裁的山水小诗。柳宗元承受着政治上的沉重打击,转而寄情于异乡山水,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亡国之君下场大多很惨,为何刘禅能安度晚年?

亡国之君下场大多很惨,为何刘禅能安度晚年?
这主要是因为司马昭大发慈悲,而且也是因为刘禅很懂得做人,能够消除司马昭内心的戒心。

清朝最丑贵妃传奇人生

清朝最丑贵妃传奇人生
这个贵妃就是景妃,在溥仪退位之后,有给他加上徽号,叫做端康皇贵太妃,位居四大太妃之首。长叙为了让女儿进宫,给李莲英送上重礼,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

杨廷和的生平

杨廷和的生平
杨廷和19岁入朝做官,做过两位太子的老师,担任过二朝首辅,一共辅佐过四个皇帝:宪宗、孝宗、武宗、世宗。一直以来杨廷和为振兴大明王朝鞠躬尽瘁,他不仅参与编辑书籍,和宦官刘瑾斗智斗勇,提拔谢迁等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