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顺治继位之谜:皇太极为何选择年仅6岁的继承人?

2023-04-28 20:04:22 匠子生活

清朝的皇帝当中,皇太极的实力毋庸置疑。从小便聪明过人勇猛异常深受努尔哈赤喜爱,少年时期就帮助努尔哈赤分担政务。

后来皇太极继承了努尔哈赤的王位,在他的带领下族人的势力逐渐壮大。他本打算带领大军问鼎中原,可惜皇太极英年早逝还没规定继承人就与世长辞了。

继承人的选择成为了当时族人中的难题。按照当时的规矩有能力者居之,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还有多尔衮,都属于能力突出的人。

此二人最有可能继承皇位,没想到结局令人意外,皇太极突然去世后,年仅6岁的顺治当上了皇帝。

论年龄,长子34岁,论能力长子战功赫赫,可为何要偏偏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这里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清朝初期继承制

清朝后期继承皇位的肯定是皇帝的儿子,一般情况下皇帝会提前立一个太子。然后就会进入观察期,在观察期间太子兢兢业业皇位就非他莫属。但如果太子犯下严重的错误,轻则被废重则软禁。

从这个角度来讲多尔衮根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可为什么他和太子之间争夺的这样激烈呢?这岂不是大逆不道?其实在当年清朝的继承制与后期有很大的区别,那个时候采用的是八家推选制。

所谓八家指的就是八旗,为了共同的利益这八旗联合起来进攻中原。每一旗都有自己的领导,为了便于管理八旗中要推选出一个人来领导整个八旗。

此人不但要大公无私还要有一身的才干,就比如说皇太极这样的。

小的时候就善于学习,别的兄弟还不认字时他已经可以背诵古诗。稍大一些便可以帮父王处理一些公务,兄弟们的能力在他面前不值一提。别的旗内也很难找出可与他匹敌的人,就这样皇太极成为了八旗的真正领导者。

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八旗打了无数的胜仗,不但获得了土地也获得了许多财富。皇太极死后整个八旗乱作一团,想要恢复往日的繁荣他们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

族人们的原则很简单,无论是不是皇太极的儿子只要他担任领导能给大家带来利益就行。

时在皇太极的儿子当中34岁的豪格能力是最强的,久经战场立下了不少战功。手下还有众多得力干将,加上当年追随父亲的老将有不少支持他的,他完全有资格担任八旗的首领。

不过既然是选拔制度那肯定豪格也会遇到相应的竞争者,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多尔衮的实力是最强的。为人处世方面多尔衮更胜一筹,总能把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战功方面多尔衮也算是一员猛将,在战场上与敌人勇猛厮杀身上还附有多处伤。

当时多尔衮深得人心,不少人相信只要推选他为皇帝,整个八旗会发展得比皇太极当时还要壮大。就这样两个人凭借自身的优势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支持者们也站在他们身后各抒己见。

难分高下的竞争

当时的场景就如同今天的竞选一样,竞选最怕遇到的是双方实力相当,假如像皇太极当年那样竞选很快就会出现结果。

皇太极对比自己的众多兄弟,能文能武展现出一种压倒的优势。众兄弟也知自己能力不足皇太极干脆就退出了竞选。

和今天大不相同了,双方无论从个人能力还是背后的支持者都势均力敌,谁也不服气。二人先是口头上的争论,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以获得支持。

争论了许久也没有结果,太子有些不耐烦甚至带上了精锐部队大有一副要和多尔衮开战的架势。可这多尔衮也不是吃素的,神经百战手下猛士众多,面对太子咄咄逼人多尔衮不甘示弱据理力争。据说二人还因此争得面红耳赤,差一点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一些老臣觉得总这样争下去也没个结局,就先暂停了会议。

僵持了一段时间,一个人从人群当中冒出来。这个人的身份不一般,他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与生前的皇太极关系非常好。辈分方面是太子的长辈,和多尔衮是平辈。

济尔哈朗出场之后太子和多尔衮对其十分尊重,随即停止了争吵听取他的建议。济尔哈朗认为如果一直选不出皇帝,时间久了部落内的人心便会涣散。当时整个天下尚未平定满族人口又只是少数,此时不团结一心将来族群势必分崩离析。

严重一点还有可能因争夺皇位而发生内部的战乱,如此一来皇太极辛苦打下的疆土就会又落入汉人的手中。众人连连点头认可,忙问该如何解决?

济尔哈朗表明自己当年和皇太极关系极好,如今皇太极死了自己也是要支持皇太极儿子的。

太子听后大喜以为所指的是自己,后来济尔哈朗说自己要支持的不是太子当皇帝,而是六岁的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顺治的蒙古血统

此言论一出有不少人一头雾水,多年来族群内部都是能者居之。谁的能力强才有资格做部落的统领,现如今多尔衮和太子的能力如此之强不做皇帝,反而让六岁孩童继承大位?莫非是济尔哈朗年事已高有些糊涂了?

其实他这样考虑是非常明智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1个好处就是缓和太子和多尔衮之间的紧张关系,两个人为了争夺皇位如今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再继续争下去恐怕会两败俱伤,敌人便有了可乘之机。

选择第3个人继承皇位,让两个人都不能当皇帝以后的关系就会缓和,族群内部又会团结一心抵抗外敌。事实证明后来多尔衮也全力辅佐小皇帝,再也没有了当皇帝的想法。

第2个好处就是顺治当上皇帝可以笼络蒙古部落的人心。当初满族的势力很小,为了发展壮大只能笼络别的部落。

蒙古部落兵强马壮自然是笼络的对象,想要笼络对方光是送去金银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巩固双方的关系,满族还采用了结亲的方式来笼络蒙古贵族。

顺治就是皇太极和蒙古爱妃所生,其体内流淌的也有蒙古人的血液。假如让顺治当上皇帝,蒙古人得知之后肯定会喜出望外全力以赴支持八旗的事业。

太子与多尔衮分析之后觉得很有道理,随即同意了这一观点,就这样双方言归于好承认了顺治皇帝。

大臣们也纷纷表示支持,有一部分大臣是碍于多尔衮和太子的面子表示支持。还有一部分大臣则是出于自身利益选择支持顺治,当时顺治只有6岁根本没有能力治理国家。想要治理国家自然少不了众大臣的辅佐,辅佐皇帝看似是一个苦差事实则是个美差。

不但能获得众人的尊重,还能在辅佐期间利用职权中饱私囊。像之后的鳌拜等众臣就是利用辅佐的机会让自己挣的盆满钵满,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总之立顺治为皇帝不但中了太子和多尔衮的下怀,也让许多大臣有了中饱私囊的机会表示支持。就这样顺治继位,孝庄太后以及多尔衮全力辅佐终于稳住了江山,为大清开创了根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秦二世当了几年皇帝

秦二世当了几年皇帝
秦二世作为秦始皇的小儿子,他的才华并不出众,但是却能在秦始皇以后当上了皇帝,其中和他残忍的手段离不开,伤害了自己的哥哥扶苏,才坐上了皇位,但是他也并没有珍惜这个自己靠手段夺来的皇位。

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

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
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本身就是指农历8月19。孙中山在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前后,也曾经发生过一些革命世界,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本身就是指19世纪末所成立,也有人说,这本身就是一个连续的革命活动。

火烧圆明园元凶是谁

火烧圆明园元凶是谁
火烧圆明园的元凶就是英法联军,直接的凶手是额尔金。不过最终的结果也并不是很好,可以说结局是比较悲催的。

胡亥过后谁做皇帝

胡亥过后谁做皇帝
过去皇位是历代传承的,是由父亲传给自己的儿子,但也有可能是一个朝代衰落以后,被有能力的人取代,这时朝代就改名换姓了。很多人对胡亥这个皇帝都不是很了解,但是他在去世以后将皇位传给了子婴,作为秦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只在位46天.

乾隆偶遇一瓜农起杀心

乾隆偶遇一瓜农起杀心
康乾盛世指的就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在位时的政治很好,中间还有个雍正皇帝。同样是盛世乾隆,这个皇帝当的很顺利,并且非常轻松。康熙是乾隆的爷爷,雍正是乾隆的父亲,乾隆的皇位是由爷爷指定的,不用跟其他兄弟争抢,也不用谋权篡位。

李宪没当上皇帝却享尽荣华富贵,他为何没有被清算?

李宪没当上皇帝却享尽荣华富贵,他为何没有被清算?
是因为一直以来都会比较谨言慎行,甚至也会放弃自己当皇上的机会,因此最终还是没有被侵犯,能够享受着荣华富贵。

赵云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死与诸葛亮有关吗?

赵云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死与诸葛亮有关吗?
赵云是因为参加北伐战争意外而生的,但是赵云的死亡其实和诸葛亮有一定的关系,就是因为北伐的失败才会让赵云的理想最终破灭。

牛溲马勃的故事

牛溲马勃的故事
牛溲马勃,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朝文学家、诗人韩愈所作的《进学解》。有一天,任国子学博士的韩愈在上课间告诉学生只要学识、德行好就能得到重用。这时,一个学生以韩愈本人德学兼备而不得朝廷重用为由对他所说之话进行反驳。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如此放心 康熙为何还害怕太子夺权
是因为朱元璋和康熙之间的想法不同。在朱元璋的心中最好希望朱标太子可以马上造反,这也能够陪伴着自己的儿子好好去演练一下。有一次朱标反抗自己,朱元璋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非常的开心,还说当皇帝就应该如此的霸气。

李世民有几个儿子,为何下场大多不好呢?

李世民有几个儿子,为何下场大多不好呢?
李世民总共有14个儿子,绝大部分的儿子下场都不好,有些死于夭折,有些死于储君之争,有些死于房遗爱谋反案,有一些被武则天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