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学前教育 > 正文

夜莺颂赏析

2021-07-01 14:47:37 匠子生活

总观全诗,《夜莺颂》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痛苦的感受,也诗意地描写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态度。诗歌融合了现实的忧郁和想象性的解脱,充分表达了人类生活经验的双重性。作者虽然因现实痛苦而倍感孤独,但创造性的想象和诗艺的心醉沉迷使他内心的生活极为丰富。借助想象,主人公在第四、五节中平抑了痛苦,但最后两节又和开始相应,回到这痛苦。

现实总代表着失意,想象则给诗人幸福,但无论是被引到哪一个方向,作者始终在反思,而反思总处于迷惑之中。在这生命状态的流动转换中,夜莺的歌声不仅表现为生命的理想、美的理想,也有了更为丰富的探索生命意义的内涵。

扩展资料

《夜莺颂》是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诗作。全诗共八节。开始写诗人自己听莺歌而置身瑰丽的幻想境界。继而写纵饮美酒,诗兴大发,凭诗意遐想,随夜莺飘然而去,深夜醉卧花丛,缕缕芳香袭面而来,诗人陶然自乐,心旷神怡,愿就此离别人世。

人都有一死,而夜莺的歌却永世不灭。想到此,梦幻结束,重返现实。在济慈看来,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是庸俗、虚伪和污浊肮脏的,而永恒的大自然则绮丽秀美、清新可爱。因而对丑的鞭挞和对美的追求构成了他抒情诗的基调。

评论家认为诗人以夜莺的歌声象征大自然中永恒的欢乐,并与现实世界中人生短暂、好景不长相对照。诗人把主观感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中,以情写景,以景传情,意境独特新奇,不落俗套。通篇由奇妙的想象引领,写来自然、流畅。另外此诗也是浪漫主义抒情诗歌中的力作。

作者简介: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英国诗人。出身贫苦。曾学医,做过医生助手。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厌恶资产阶级社会;向往古希腊文化,幻想在“永恒的美的世界”中寻找安慰。

在一部分作品中也涉及社会政治问题,如十四行诗《致考苏斯科》、《写于李·亨特出狱之日》等。其诗优美,如《夜莺颂》、《秋颂》和《希腊古瓮颂》等。还运用希腊神话题材写有长诗《恩底弥翁》和《赫披里昂》。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三年级手抄报

三年级手抄报
首先画出边框,接下来画一个长方形,加上细节,然后画出一个站牌,画出云朵和草丛,接下来进行勾边,然后写出标题,最后进行上色,再画上线格就完成了。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抗日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32的因数

32的因数
32的因数有:1、2、4、8、16、32。因数是指整数a除以整数b(b≠0) 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b是a的因数。因数是指一个数能够整除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数的因数(或约数) ,如2,3,4,6都是12的因数。

修和无人问存心有天知的意思

修和无人问存心有天知的意思
原句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意思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事不要违背良心,不要见利忘义;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道的。它是一副对联,许多的药店或者药厂都有这幅对联,说明人诚药真,不欺人,不自欺。

打电话儿歌

打电话儿歌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幼儿园,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学唱歌。

怀孕期间要怎样进行胎教

怀孕期间要怎样进行胎教
怀孕的期间进行胎教确实是非常不错的,进行胎教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一般可以在家里面做一些简单的胎教,例如音乐胎教,语言胎教,抚摸胎教。在进行胎教的时候,其实对于准妈妈心理上的安慰也是极大的同时也是夫妻之间教育孩子最好的一种气氛。

峨眉山月歌思想感情

峨眉山月歌思想感情
体现作者李白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与关怀。峨眉山月歌全诗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的画面,写山月更突出心中的思绪,脍炙人口。虽与朋友远隔千里,但情谊依然不改,透露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蕴。

课文小毛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文小毛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文《小毛虫》告诉我们两个道理:1、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2、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需要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怕困难,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小毛虫》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

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教育方法是什么

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教育方法是什么
孩子进入叛逆期是很多家长都非常头疼的,有些孩子的叛逆期特别难管教,一点都不听大人的话。其实孩子叛逆期和大人的教育方法是有直接关系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没有和孩子深入沟通交流过,不知道孩子的心情和想法,也不够了解孩子,最有可能导致孩子会越来越叛逆,所以在面对。

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全心的意思

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全心的意思
全心的意思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这句话出自《别了,我爱的中国》,作者是郑振铎,文章写于1927年。郑振铎(1898~1958),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