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匠子生活 > 历史 > 正文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 雍正死后剩3453万 乾隆去世时剩多少

2023-12-02 12:01:30 匠子生活

康雍乾三代是清朝历史上的巅峰时期,这三位皇帝分别是康熙、雍正和乾隆。他们统治时期被誉为“康雍乾盛世”,在这个时期,清朝的国力达到巅峰,经济、文化、军事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个辉煌的时期却在乾隆之后走向衰落和灭亡。通过国库这个视角,深入了解这段清朝盛衰往事。

一、康熙时期:启蒙君主的盛世奠基

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以开明、宽容、仁慈、博学等优秀品质赢得了人民和臣子的敬爱。在康熙的统治下,清朝的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1. 军事征伐和国土统一 

   康熙通过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等一系列军事行动,确保了国土的安全和统一,为清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2. 宽松税收政策和经济发展 

   康熙实施宽松的税收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他对内实行“以汉制汉”的政策,尊重汉族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3. 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  

   康熙注重文化教育,兴办学校,推动了科技发展。他通过编修书籍、赞助科学家等方式,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尽管康熙时期国库收入可观,但军费和其他开支也相应增加。在康熙去世时,国库剩余2716万两白银,这一数字反映了康熙时期的财政状况。

二、雍正时期:勤政之君的巩固与整顿

雍正皇帝是康熙的四子,他以勤政、公正、刚毅等品质赢得了臣民的崇敬。雍正在位时,巩固了康熙时期的盛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整顿。

1. 法治政策和反腐斗争 

   雍正实施“以法治国”的政策,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法律法规,打击贪污腐败。他进行了反腐斗争,整顿了官僚体制,提高了官员效能。

2. 税收管理和民生改善  

   雍正对税收进行管理,实行银两税,并进行调整以保证公平。他关注百姓生活,减轻了一些税赋和徭役,进行了一些民生改善的措施。

3. 国力巩固和边疆稳定 

   雍正继续巩固国土,进行军事整顿,维护了边疆的安定。在位时,全国财政收入虽略有下降,但仍达到了2000万两白银。

雍正时期的国库余额为3453万两白银,虽比康熙时期增加,但也反映了雍正在维持国家安定和推动改革的过程中的支出。

三、乾隆时期:奢侈之君与隐患的滋生

乾隆皇帝是雍正的儿子,他在位时间最长,但也因其奢侈挥霍而备受争议。乾隆时期国库的状况反映了一些隐患的滋生。

1. 奢侈的皇宫和生活方式 

   乾隆喜好奢侈的生活,兴修颐和园、扩建故宫等项目耗费巨大。他的奢侈生活方式对国库形成了巨大的负担。

2. 外征战争与军费开支 

   乾隆进行了多次外征战争,如平定准噶尔、对抗尼布楚之乱等,这些军事冲突使得国库面临更大的压力,军费支出居高不下。

3. 财政支出与滥发银票 

   乾隆时期进行的大规模建设和战争需要资金,国库为此滥发银票。这种滥发导致通货膨胀,对经济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

在乾隆去世时,国库剩余的3453万两白银,虽然数量较多,但却反映了他挥霍无度的一面,这成为清朝盛世走向衰落的隐患之一。

清朝的盛衰史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故事,国库作为财政状况的体现,见证了康雍乾三代的兴盛与隐患。康熙时期的启蒙君主,雍正时期的勤政之君,以及乾隆时期的奢侈之君,各自在国库管理和财政开支上留下了各自的印记。

清朝的教训告诉我们,在政治管理和国家财政中,勤俭持家、依法治国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对于当今社会也是一个启示,要在兴盛时期保持警惕,避免奢侈和滥发等行为,以防止财政的不稳定带来的不利影响。清朝国库的故事,为人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反思。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来俊臣简介

来俊臣简介
来俊臣,是雍州万年人,也是唐朝和武周时期著名酷吏。来俊臣无赖出身,后因向武则天举报刺史王续有重大罪行,得到武则天的赏识,后任御史中丞等职。后来,来俊臣组织数人员专门告密,联合党羽朱南山等人撰写《罗织经》。

康熙和孝庄太后的关系非常好,为何孝庄死后迟迟不为她下葬?

康熙和孝庄太后的关系非常好,为何孝庄死后迟迟不为她下葬?
这其实就是因为康熙内心的不舍,还有孝庄在临死之前的吩咐,要想知道这件事情必然就需要从康熙皇帝这方面来出发。

年羹尧临死前为什么要将手串还给雍正?

年羹尧临死前为什么要将手串还给雍正?
这里有三个意思,第1个意思是对于自己行为的忏悔,愧对雍正当年的教诲以及希望。另外也是向雍正检讨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这些年来的过错,因为戾气不配这一串佛珠。最后是希望借由这一件事情告诉雍正,一直都会把佛珠带在身上,时时刻刻都会记住雍正,只是很可惜,两人之间的缘分到此为止。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什么朝代的人)

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什么朝代的人)
破釜沉舟描述的主人公是项羽,他是三国时期的人,破釜沉舟的意思是指把饭锅打破,甚至把渡船凿沉,坚决不留退路,拥有做事果决的决心。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古代泗水郡下相县人,属现在江苏省宿迁,秦朝末年军事家、政治家。

张松主动向曹操进献西川,为何曹操却要把人撵走

张松主动向曹操进献西川,为何曹操却要把人撵走
主要是三个原因,第1个就是曹操看不起刘璋,第2个是张松的名气并不是很大,第三是张松根本就不会说话,惹得曹操非常的不高兴。

唯一致打皇帝40大板大臣

唯一致打皇帝40大板大臣
我国封建时期历史用了2000多年时间,在这两年时间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50多个朝代更替,每个朝代都会有统治者,那时候国家最高统治者就是帝王,整个国家大好江山都为他一个所有。

同样二十多年不上朝 嘉靖跟万历有何不同

同样二十多年不上朝 嘉靖跟万历有何不同
嘉靖和万历的身世背景大不相同、对待政治会见和家人关爱的态度也存在很大不同。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时期的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同样是赫赫有名的君主。他们都是名义上的国家统帅,但事实上却很少亲政或上朝,更多的是沉迷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好中。

唐朝时期的公主婚姻生活怎么样?大都不幸福是为什么?

唐朝时期的公主婚姻生活怎么样?大都不幸福是为什么?
唐朝时期的公主一般都不幸福,这主要是这本来就是婚姻交易,所以最终就会成为受害者,慢慢的也会变成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公主只不过是一个交换的筹码,提到的是一个联系工程的纽带作用,这种缺乏感情基础,仅仅只剩下功利色彩的婚姻,也就注定公主的生活可能就不会幸福。

唐代为什么大家不愿意成为驸马呢

唐代为什么大家不愿意成为驸马呢
鲜卑血统不被门阀接受、唐朝公主私生活比较混乱。凭借着这两个原因自然就不会被青睐,大家宁可远离是非,都不愿意成为驸马,以免自身的形象受到影响,以免导致家族人头落地。在当时的一段时间内,甚至连天子都觉得烦恼,因为自家的女儿根本就无法找到合适的人。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雍正后宫中的妃子那么多 雍正为何非要和年妃合葬
雍正之所以要和年妃合葬,这也是因为雍正皇帝对于年妃的一种喜爱之情,如果不是如此的宠爱,估计也不可能会有机会一起同葬。
友情链接